美食
嘉绒印象
娱乐
煨桑,跳锅庄
宾馆
圣城商务宾馆
宁玛派

概述
宁玛派活动宁玛派 (Ningmapa),藏传佛教流派之一,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僧帽,所以也被称为红教。在各派中历史最久,形成于公元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所谓古,是说它的教理是从公元8世纪时传下来的,历史悠久;所谓旧,是说它的一些教义教规是以古时候吐蕃的旧密咒为主。
中国藏传佛教宗派。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因该派遵循前弘期所传之密宗,故名。又因该派僧人戴红色僧帽,俗称红教。有别于后来其他祖师创立的“新译派”(白教、花教、黄教)。莲师在印度等地,尽得显密佛法大成,在各地大转法轮,度化了无数众生。并为保存教法,训练了许多译师,又从印度延请三藏法师,取来完整的显密经典,
  译注成藏文。另一特点是除了心意传承、表征传承、口耳传承外,还有“库藏”传承。 莲师已成就的弟子,发愿转世为取库藏大师,适时取出预藏的教法,以利乐众生。宁玛派佛法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博而言,从初发心到证虹身成佛,灿然完备;修持上注重实修,精简直接,直击心要,以瑜珈士即生取证为主。
宁玛派的超胜证悟法门是“大圆满”,有祖师说: “大圆满法为心印、表征、口耳三种传承祖师之心要,空行母之心血,九乘中之最上乘者为净恶业之水,铲除罪障之刀,谁得此法皆起满足之心,如得摩尼宝”,“大圆满乃自性当体流露,立地了悟,是最高超速成圆满的法门,一切如来所说法,无不流入大圆满海中,有如登高山顶远眺十方,得此法其他九乘教法都能了然”。其下半部“顿超”(藏文“脱噶”),修成时肉身化成彩虹光身,是不共的特殊深奥法门。
 形成
  佛教在西藏前弘期﹑后弘期所传的显教经论,并无区别。只是密宗的传承有所不同。相传最初传密宗入吐蕃的有三人,即遍照护﹑莲花生﹑无垢友,前二人为吉祥狮子直传弟子,后者为其再传弟子。当他们在吐蕃传教时﹐汉地禅宗也传入吐蕃﹐并曾占有较大优势。
  因此,前弘期所传的密宗中,受禅宗的影响较深﹐近世意大利学者杜齐也认为二者可能同源。9世纪朗达玛禁佛后,本教盛行,佛教不能公开存在,但密宗仍得由家族世代相传﹐故与本教互相影响﹐因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后弘期各新派所传密宗有明显区别。该派在后弘期初较为分散﹐无固定寺院及严格的僧伽组织﹐至11世纪有“三素尔”出现﹐始形成与其它教派相类似的宗派。
  “素尔”系一家族名称。11世纪前半期有释迦迥乃者,通称素尔波且,意为大素尔。他首先整理旧密宗典籍﹐建立乌巴龙寺,因而又被称为乌巴龙巴。他曾从卓弥译师学道果法。释迦迥乃一生独身,有养子名喜饶札巴,通称素尔琼,意为小素尔。他曾在嘉卧地方修行多年﹐因而又被称为嘉卧巴。他的儿子释迦僧格﹐曾建卓浦寺,因有卓浦巴之称。
传承
  有多种传承,一般常见有三种:远者经典传承。分为三种:一为幻变经传承。三素尔为其主要代表人物。其后的重要人物有拉杰?杰敦贾那﹑杰敦觉松﹑希波等;二为集经传承。其根本续(指密宗根本经典)为《遍集明经》,释续为<集密意经>。此传承至释迦迥乃时,与幻变经传承相合;三为大圆满教授传承。其中又分心部﹑界部﹑教授部。心部有前后二译﹐前译五部,后译十三部﹐共十八部。界部之界,梵语为驮都,共分九义:见﹑行﹑曼荼罗﹑灌顶﹑三昧耶﹑修﹑事业﹑地道﹑果。教授部传承有甚深大圆满心要(心要义近精义)及空行心要传承二种。大圆满心要传承主隆钦饶绛巴?楚臣罗追,造<七宝藏论>,为宁玛派根本要典。他曾在不丹建寺﹐不丹﹑尼泊尔等地宁玛派教法,导源于此人。空行心要传承属“伏藏”,即由莲花生传意希措贾,由意希措贾埋藏地下,经莲花业力等取出,辗转流传。
  近世伏藏传承。伏藏曾行于印度,藏传佛教各宗派皆有﹐但宁玛派更为重视。相传莲花生等曾将佛教经典及密法埋藏于山岩石窟中,至朗达玛禁佛时,佛教徒也将佛教典籍埋藏,后弘期中为人开掘而重新流传于世。开藏的主要人物以古如却吉旺秋最为有名。
甚深净境传承。传说是修行者在定中﹑梦中或平时﹐感到佛﹑菩萨或师长降临为之说法。藏传佛教各宗派均有,但宁玛派尤为重视。
发展
  宁玛派作为一支独立的宗派,也是在“后弘期”中形成的,因为在“前弘期”时没有宗派之分。由于早期的宁玛派采取师徒和父子相传的传教形式,既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教义,也没有固定的权威性寺院,而且其僧侣组织比较松散。虽然宁玛派的教义及其传承比较庞杂,但一般可归纳到三种传承,即远者经典传承,近者伏藏传承,以及甚深净境传承。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初期阶段,有三位宁玛派大师对宁玛派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三位大师史称“三素”,即索波切•释迦琼乃(1002——1062年)、索璃•喜饶札巴、索•释迦桑格(1014——1074年)。索波切•释迦琼乃从小亲近当时的许多密宗大师,广泛学习宁玛派教法,逐步学到了各种流行于当时的密法。比如,索波切•释迦琼乃从娘•耶协琼乃大师前完整地学到了<幻变经>密法,托噶•南喀拉大师又给他传授了《集经》密法。可见,索波切•释迦琼乃基本上继承了“前弘期”传承下来的远传经典派的全部教法。后来索波切•释迦琼乃还特意向大译师卓弥•释迦耶希(993——1075年)敬献一百两黄金,获得道果法的圆满传授。通过广泛求教学习和自身的刻苦钻研,索波切•释迦琼乃很快成长为当时的一名精通宁玛派教法并具有渊博宗教知识的著名大师,特别是他创建邬巴隆寺,为宁玛派开辟了一个统一的宗教活动中心。从此索波切•释迦琼乃就在该寺开展一系列促进宁玛派教法仪轨得以进一步完善或发展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宗教活动,使宁玛派结束以往的的分散格局或无组织状态,开始走向拥有完整教法仪轨和寺院组织的正规宗派行列。
  索波切•释迦琼乃去世之后,索琼•喜饶札巴成为惟一的继承人。他在管理邬巴隆寺、卓浦寺和札嘉沃修行地三处宁玛派的活动中心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寺院宗教活动开始走向正规化。比如,他规定每天早晨在邬巴隆寺举行宗教活动,正午在卓浦寺举行宗教活动,傍晚在札嘉沃修行地举行宗教活动。同时,为了扩大宗教活动规模,索琼•喜饶札巴亲自主持建造了一座九个柱子的豪华佛殿,取名为空行神殿,里面塑有42尊佛像及护法神,并在两面墙壁分别绘有广略坛城图案。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几座小殿。此外,索琼•喜饶札巴在佛教显宗理论特别在因明学上有一定的造谐,并具有很强的辩论能力。因而他又成为当时其它新兴宗派僧侣在辩经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经过多次辩经,索琼•喜饶札巴所向无敌,在当时的佛教界赢得崇高荣誉,后来许多辩经对手都一一成为他的弟子。由于当时宁玛派僧侣大都为居士,他们主要注重于密法的修炼,而不十分关心对显宗理论的学习。在这种宁玛派在显宗理论的辩经方面没有更多人才的情况下,索琼•喜饶札巴便成为一枝独秀,他为宁玛派在当时其它宗派中树立良好形象作出了巨大贡献。
  索•释迦桑格,又名秘密怙主•卓浦巴或拉杰钦波•卓浦巴,是索琼•喜饶札巴的儿子,于1074年也是他父亲去世的那年出生。根据有关藏文资料,索琼•喜饶札巴大师有三位儿子和数名女儿,而且都是修习宁玛派教法的僧尼,后来唯独最小的儿子索•释迦桑格便获得大成就而成为父亲的接班人。索•释迦桑格主要靠他的母亲和舅舅抚养成长,十五岁前在家中一边学习文化、一边练就管理家务的本领,因为当时索•释迦桑格家已是一户资财极为丰富的富裕大家,需要有人管理。从十五岁开始至十九岁,索•释迦桑格外出广拜名师,系统学习佛教理论,特别学到了《集经》、《幻变》和<心品>等宁玛派远传经典部的全部教法,成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传承的著名人物。总之,索•释迦桑格将卓浦寺作为自己常住的主寺,进行了大规模地修复和扩建,并在该寺每年举行四次大型宗教活动,即春、夏、秋、冬四季法会,为宁玛派寺院朝着正规化发展作出贡献。索•释迦桑格于1134年安详地离开了这个充满欢乐和痛苦的人世间,享年60岁,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圆满完成了一位宗教职业者肩负的任务或应尽的职责。
  经过三位大师的不断努力,宁玛派已成为一个有固定寺院、有系统经典、有僧侣组织的完全独立的宗派,并在当时享有声誉。这一传承属于宁玛派中的经典传承,也是宁玛派中最正统、最权威的传承,在藏族地区一直流传至今。
  降钦饶降巴在他的短暂一生中,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宁玛派的教理教法,而且为宁玛派培养了诸多高僧大德,为扩大宁玛派的势力作出了杰出贡献。隆钦饶降巴到过不丹,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叫塔尔巴林的宁玛派寺院,后来宁玛派又从不丹传到尼泊尔。因此,近代许多不丹和尼泊尔的宁玛派僧人常到康区的佐钦寺学习宁玛派的教法。
  公元17世纪,宁玛派在五世达赖的支持下,在西藏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五世达赖不仅扶持原有宁玛派寺院,使多吉札寺、敏珠林寺等扩大其势力,而且亲自创建一座宁玛派新寺,即尊胜洲寺,在该寺专门传授宁玛派教法,还把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在山南洛扎建立的拉隆寺改为宁玛派寺院。另外,自五世达赖以来,西藏地方政府,每遇战乱、灾害、瘟疫等,都要从桑耶寺请宁玛派僧人进行占卜、作法禳解,从而提高了宁玛派在社会上的地位。因此,宁玛派在五世达赖时期,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在中国的整个藏族地区共有753座宁玛派寺院,从数量上看,它仅次于格鲁派寺院,而大大超过其它教派的寺院,在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位居第二。作为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宗派,宁玛派在藏族地区有着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除了众所周知的西藏自治区境内的桑耶寺等宁玛派寺院是早在公元8世纪创建之外,在其它藏族地区也有不少历史久远的宁玛派寺院。比如,藏传佛教“前弘期”内产生的藏族第一批出家僧侣中的比卢遮那大师早在公元8世纪就到今四川阿坝藏族地区传教布道,在那里他一边翻译佛经、讲授教法、坐禅修定,一边招收徒弟、建立寺庙、弘传佛法。正因为有了如此的历史背景,今日阿坝藏族地区的宁玛派极为兴隆。在这一地区宁玛派寺院的数量远远超过其它藏传佛教宗派的寺院,这种现象在其他藏族地区是绝对没有出现过的,说明宁玛派在阿坝藏族地区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是有着一定的宗派势力。
藏八宝:
     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由八种识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显现。描绘成八种图案纹饰。作为佛教艺术的装饰。清代乾隆时期又将这八种纹饰制成立体造型的陈设品。常与寺庙中供器一起陈放。八吉祥简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
基本介绍
  1.轮为法轮,即佛法的代称。指佛法具有传之久远的法力,辗转相传弘扬光大。
  2.螺为佛事活动使用的乐器之一,又称梵贝。八吉祥组合,以法螺之形,象征佛法所传之法音,妙音吉祥响彻世间。
  3.伞即宝伞。喻佛法运转传播张弛自如,贯通无碍。
  4.盖即白盖。形容佛法如神圣的华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广施慈悲,普惠众生。
  5.花为莲华。晓喻佛法圣洁,如莲之清新芳蕙,以沁心馨香,引导众生脱离污垢。
  6.罐原为宝瓶。喻佛法深厚坚强,聚福智圆满充足,如宝瓶般无散无漏。
  7.鱼,形以金鱼。喻佛法具有无限生机,如鱼游水中,自由自在。解脱劫难,游刃自如。
  8.长指盘长,又称无穷盘、幸运结。喻佛法的强大生命力,如无穷盘结样延绵往还,长承久传,无尽无休。
 八吉祥图
  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大多运用在壁画、金银铜雕、木雕刻和塑造的形式出现,这八咱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八吉祥图分别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
  宝伞
  古印度时,贵族、皇室成员出行时,以伞蔽阳,后演化为仪仗器具,寓意为至上权威。佛教以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藏传佛教亦认为,宝伞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
金鱼
  鱼行水中,畅通无碍。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解脱的修行者。藏传佛教中,常以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
  宝瓶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
  莲花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至清至纯。藏传佛教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白海螺
  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故今法会之际常吹鸣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
  崇,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也即象征着达摩回荡(乐曲十分动人)不息的声音。
  吉祥结
  吉祥结较为原初的意义象征爱情和献身。近佛教的解释,吉祥结还象征着如若跟随佛陀,就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起智慧珍珠和觉悟珍宝。
  胜利幢
  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佛教用幢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藏传佛教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净。
  金轮
  古印度时,轮是一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后为佛教借用,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
  这八个图案可以单独成形,也可堆成一个整体图案,这种整体图案在藏语中称“达杰朋苏”意为吉祥八图宝瓶状。"
 供器介绍
  (一)瓷器 瓷器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种吉祥物组成,偶有火珠状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常见与莲花组合成图案。此纹样从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始于元,流行于明、清。元代采用印花装饰,纹样的排列无一定规则,主要见于景德镇卵白釉器和龙泉青釉器。明代除永乐甜白器上继续采用印花外,从宣德始则多彩绘,有青花、斗彩、五彩、绿地黄彩等品种,清代乾隆、嘉庆朝以粉彩器为多见,也有珐琅彩制品。花纹排列有一定规律,明代永乐开始接轮、螺、幢、伞 花、鱼、瓶、结排列,从明万历至清代则以轮、螺、幢、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也有不按顺序排列的。除少量的法华器外,一般都由景德镇窑烧造。
  (二)瓷制品。流行于清乾隆年间。开始只见于喇嘛庙,后道教的元君庙也以此为供物。由底座和八吉祥供器两部分组成。底座多呈莲花柱形,八吉祥供品则为轮、螺、幢、伞盖、花、瓶、鱼、结。多作粉彩,底书年款。北京雍和宫法物既明册曰: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谓。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谓。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白盖,仇说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谓。莲花,传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谓。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之谓。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
4 象征意义
佛教用这8种器物来象征吉祥,称之为“八吉祥”或“佛八宝”。 其中法螺为一品纹,妙音吉祥;盘长位居第八品,可作“八吉祥”的代表。
  按照佛教的说法,“八吉祥”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法螺表示佛音吉祥,遍及世界,是好运常在的象征。 法仑表示佛法圆轮,代代相续,是生命不息的象征。 宝伞表示覆盖一切,开闭自如,是保护众生的象征。 白盖表示遮覆世界,净化宇宙,是解脱贫病的象征。莲花表示神圣纯洁,一尘不染,是拒绝污染的象征。 宝瓶表示福智圆满,毫无漏洞,是取得成功的象征。 金鱼表示活泼健康,充满活力,是趋吉避邪的象征。 盘长表示回贯一切,永无穷尽,是长命百岁的象征。
嘎乌
 

金川县观音桥土基钦波寺(四壁观音庙)属:宁玛派
  宁玛派也称“红教”,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法。在11世纪时形成宗派体系。由莲化生大士创建。它所传承的教法主要是前弘期传译的密法,故称为“旧派”。宁玛派的教法传承,主要有三种:一远者经典传承,二近者埋藏传承,三甚深净境传承。在以上诸传承教法中,宁玛派最注重的是大圆满教法。
土基钦波寺:土基钦波观音庙位于纳勒神山上,是宗教朝觐的圣地,是藏羌民俗文化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阿坝、甘孜、甘肃、青海、西藏以及国外友人常来朝拜,1980年被列为阿坝州重点开放寺庙。
    土基钦波寺管理喇嘛共传承25代,有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藏族建筑风格,气势雄伟,规模庞大。
    每年举行四次大型的佛事活动,春、夏、冬各跳一次神舞,修行本尊佛、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吉祥,秋季则举行土基钦波寺独有的“开光”典礼。
   
土基钦波寺:土基钦波观音庙位于纳勒神山上,是宗教朝觐的圣地,是藏羌民俗文化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阿坝、甘孜、甘肃、青海、西藏以及国外友人常来朝拜,1980年被列为阿坝州重点开放寺庙。
土基钦波寺管理喇嘛共传承25代,她建于公元七世纪,有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藏族建筑风格,气势雄伟,规模庞大。寺庙现有僧人62名,占地面积28699平方米,寺庙主要建筑物有土基钦波殿、念经堂、莲花铜色大殿、僧房、酥油灯房、茶房等。寺庙内供有土基钦波佛像、莲花生塑像和108尊释迦牟尼塑像,佛前放置着银、铜酥油灯,大的有纯银制作30多斤重,高3尺左右。收藏有大藏经、唐卡、法器等众多文物。庙外有大小转经筒,大者直径可达2米,高3—4米,小者直径10—15厘米。
众多高僧大德朝拜过土基钦波,白若杂纳曾加持观音菩萨和圣山,并为寺庙取名“勒琼德钦朗”。贡唐活佛和当祥则堪布为观音菩萨取过甘露水。1982年班禅大师曾亲笔写信关心土基钦波寺。
朝拜土基钦波寺,有外转经、中转经和内转经之分,都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绕圣山前后大转经一圈叫外转经。从圣山左侧上山绕土基钦波正殿及寺庙转经后,经右方下山过欧都寺转一圈叫中转经。绕土基钦波正殿转经25圈为内转经。对虔诚的信徒来说,一生中如果不能亲至拉萨朝圣,那么能到土基钦波寺朝圣就是他们此生最大的祈愿。
土基钦波观音正殿:正中供奉的土基钦波四臂观音是大圣观世音菩萨,与拉萨和南海的观音菩萨并称为“观音菩萨三兄妹”。殿内还供奉有喇嘛斯满卓舍利塔、香巴活佛的脚印、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四周的墙上供奉着1008尊土基钦波佛像。收藏有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经文。正殿周围安装有大转经轮41个,其内装有大藏经等重要经典。
大雄宝殿:供奉着莲化生佛像和莲花八大称号佛像,墙壁的四周是绘制精美的唐卡。每年举行四次大型的佛事活动,春、夏、冬各跳一次神舞,修行本尊佛、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吉祥,秋季则举行土基钦波寺独有的“开光”典礼。
莲花生铜色大殿:共有3层,每层都绘制着精美的唐卡。第一层供奉着莲花生大士和他的25君臣,以及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经文;第二层供奉着四臂观音、八大菩萨,以及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经文;第三层正中供奉着无量光
文殊院正在修建中
  六字大明咒可去除无始以来的业障,且如同诸佛菩萨亲临灌顶,更无价的是六字大明咒用是六种智慧来对治六道众生不同的烦恼:
  唵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
  嘛呢表示宝部心,就是摩尼宝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无不满足,向它祈求自然会得到精神需求和各种物质财富。
  叭咪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示现代人虽处于五浊恶世的轮回中,但诵此真言,就能去除烦恼,获得清净。
  吽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勉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唵为白色,象征本尊之智慧,属于禅定波罗蜜多,能除傲慢心;
  白色之平等性智光,净除在天道中之骄傲及我执,断除堕落、变异之苦。
  嘛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忍辱波罗蜜多,能除嫉妒心;
  绿色,是金刚持如来的法色;绿色之成所作智光,净除阿修罗道中之忌妒,断除斗争之苦。
  呢为黄色,象征本尊之身、口、意、事业、功德,能除贪欲心;
  黄色,是不动如来的法色;黄色之自生本智光,净除人道中之无明及贪欲,断除生、老、病、死、贫苦之灾。
  叭为蓝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布施波罗蜜多,能除愚痴心;
  蓝色,是无量光如来的法色;蓝色之法界体性智光,净除畜牲道中愚痴,断除闇哑苦。
  咪为红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布施波罗蜜多,能除吝啬心;
  红色,是不空成就如来的法色;红色之妙观察智光,净除饿鬼道中之悭吝,断除饥渴苦。
  吽为黑色,象征本尊之悲心,属于精进波罗蜜多,能除瞋恚心;
  黑色,是五种姓佛共同镇除一切罪恶的法色,以预示熄灭三界众生的仇恨;黑色之大圆镜智光,净除地狱中之瞋恨,断除热寒苦。
  受持六字大明咒的无量功德,即使是诸佛亦无法尽诉,其中的一些功益如:1.受持者的身体疾病及障碍将会被净除。所造的语业被净化,种下妙音的种子。所有意念之无明、愚痴将被净除,得到佛菩萨智慧的加持。2.受持者若精进的修持,可将凡夫之身口意转化成佛菩萨之金刚身口意,甚至可将肉身修练出舍利子。3.受持者甚至只念诵一遍六字大明咒,亦可获得无量智慧,终将升起慈悲心且圆满六度波罗密。此外,他将生为转轮圣王,达到不会退转的菩萨境界以至开悟。4.凡有人或非人《见、闻、觉、受》(看见、听到、忆念、触及)到六字大明咒,他即刻种下成佛菩萨的因。
  总而言之,念“唵嘛呢叭咪吽”能够清除贪、瞋、痴、傲慢、嫉妒以及吝啬这六种烦恼,堵塞六道之门,超脱六道轮回,往生净土而证菩提。